核心提示:互聯網思維被稱為近幾年來最重要的市場經濟模式,特別是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更是讓互聯網+思維的探索與討論甚囂塵上,所謂“互聯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青島(dao)(dao)銀(yin)盛(sheng)(sheng)泰(tai)集團(tuan),島(dao)(dao)城地(di)(di)產領軍企業(ye)(ye),山東地(di)(di)產十強,成立18年來(lai)在(zai)島(dao)(dao)城地(di)(di)產界持續創造業(ye)(ye)績神話。縱觀銀(yin)盛(sheng)(sheng)泰(tai)發展歷(li)程(cheng),地(di)(di)產開發是主(zhu)業(ye)(ye),近(jin)幾年逐漸向自(zi)持物業(ye)(ye)經營、資(zi)本投資(zi)、電商開發等領域拓展,特(te)別是在(zai)當(dang)前(qian)互聯網+思維(wei)大(da)勢影(ying)響下(xia),銀(yin)盛(sheng)(sheng)泰(tai)集團(tuan)更(geng)是以其獨特(te)的視角、精準的布局擬引領新一輪傳統行業(ye)(ye)顛覆大(da)潮。
青島銀盛泰集團財務總監于希政接受青島新聞網專訪
于希政(zheng),青島(dao)銀(yin)盛(sheng)泰集團(tuan)財務(wu)總監,十幾年(nian)大型(xing)地產公司(si)高管經驗(yan),于地產資本(ben)運作(zuo)、投資拓展、運營管控有著(zhu)獨到的見解。在他身(shen)上(shang),我們看到更多(duo)的是對于互聯網+思維下的多(duo)元(yuan)化探索與思考。
新聞網記者:傳統地產開發正面臨當前互聯網+思維模式的沖擊,對于未來,銀盛泰是如何考慮的?
于希政:互聯網+思維的提出符合銀盛泰未來發展的趨勢,近幾年來,我們除了在地產行業精益求精、快速擴張以外,也在不斷探求集團化發展趨勢下對于“輕資產”及“多元化”的可實現途徑。而互聯網+新思維的普及無疑給銀盛泰多頭并舉的發展態勢提供了契機。
新聞網記者:銀盛泰當前多元化的運作模式是不是在預示著企業處于轉型期?
于希政:銀盛泰集團一直以來堅持的主業還是地產開發,所謂的轉型并非產業的調整而是以地產開發為基礎的多元化產業模式的補充。現階段,我們更加注重的是思維意識的轉型,要打破原有的條框限制,從資本化最優、現金流穩定、客戶體驗最佳等角度去重新定義當前的集團發展態勢。
新聞網記者:銀盛泰的業務領域中新增了電商開發模塊,當前進展如何?
于希政: 2015年7月銀盛泰在德國的Willich市成立了以電子商務為業務依托的德國電商運營公司,目前已經先后與德國本土及周邊部分歐洲國家母嬰類、食品保健類、個護美妝類、生活家居類等幾十個品牌達成了戰略合作。去年年底開始,我們的產品在唯品會上線銷售,本年度籌備與網易旗下的考拉海購的合作,與京東商城也已經取得合作備忘,發展態勢良好。
除了跨境電商(shang),銀(yin)盛泰也(ye)一直在布局O2O,通過德(de)國(guo)的(de)辦事(shi)處將(jiang)德(de)國(guo)本土的(de)特色(se)品牌引(yin)入(ru)國(guo)內,結合(he)集團現有物業(ye)小區(qu)、售樓處、網點等線下(xia)資源(yuan),通過線上便利交易(yi)方式的(de)整合(he),實(shi)現真正的(de)線上選貨、比(bi)價,線下(xia)體驗、提貨。
新聞網記者:銀盛泰在電商行業的嘗試是偶然為之還是在未來要進一步發展壯大?
于希政:在我們銀盛泰快猫基因里,創新是其中一大主題,電商行業的介入并不是銀盛泰資源整合的嘗試,而是銀盛泰創新發展的必然結果。目前德國公司人員持續增加,業務量也在不斷變化,與國內優秀電商的合作也在持續推動,相信會在未來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新聞網記者:互聯網+思維下產業多樣化對于銀盛泰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么?
于希(xi)政(zheng):記得某(mou)位企業家說過,殺死我(wo)們(men)的(de)不(bu)會(hui)是互聯網,而是我(wo)們(men)不(bu)去接(jie)受互聯網。對(dui)于傳統行(xing)業而言,不(bu)拘泥(ni)于當前發(fa)(fa)展(zhan)態勢,勇于將互聯網+思(si)維融(rong)入到企業整體(ti)規劃布局中(zhong)才是發(fa)(fa)展(zhan)的(de)正(zheng)路。銀(yin)盛(sheng)泰的(de)使命是“構筑美(mei)妙空間(jian)”,這個空間(jian)的(de)構筑不(bu)僅(jin)僅(jin)是一棟房子那(nei)么簡單,更多(duo)的(de)是后續(xu)的(de)服務和(he)保障,簡單來說就是所(suo)謂的(de)客戶(hu)體(ti)驗(yan)和(he)忠(zhong)誠(cheng)度維護。而互聯網+思(si)維無(wu)疑幫(bang)我(wo)們(men)打開了(le)這樣(yang)一扇開放(fang)可行(xing)的(de)窗戶(hu)。
新聞網記者:對于未來互聯網思維與傳統地產行業的結合,有哪些成熟建議?
于希政:所謂的互聯網+,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意識形態與思維模式的創新,歸結點還是需要落地在執行層面。傳統地產行業的優勢在于可以聚集大量客戶及其他諸如人力、物力、服務等資源,劣勢是整合度不足,無法發揮各項資源的最佳效能。通過互聯網+思維,我們可以將傳統地產行業抽象化,剖析分解,去繁從簡,發掘出傳統地產行業更多的贏利點及服務訴求,從而回饋投資者,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與服務。